当前所在位置: 首页  >  探月群英 > 正文
35年用心做好“一件事 ”——记嫦娥四号任务突出贡献者老杨
发布时间:2021-02-24  字号:
 

  不久前,203所研发成功一款新型超稳晶振产品,该产品性能指标达到国内领先水平,并配套应用于卫星系统,老杨就是这款产品的研发负责人,大家都亲切地称他为老杨。

  该项工作时间紧、任务重,老杨身体不太好,又承担着很多任务,当领导考虑再三,把这项重任交给了老杨时,他二话没说就把任务接了下来。带领团队,经过几个月的刻苦攻关,通过创新设计、改进参数等手段,他成功解决了技术难题,实现了宇航关键指标的突破,满足了技术上的特殊需求,为任务的圆满成功提供了强有力地支撑,将203所晶振产品的研制技术水平带到了一个崭新的高度。

  这不知道是老杨多少次啃下这样的“硬骨头”。“每次急难险重的任务来了,老杨从未退缩,总是想方设法、保质保量地将工作做好。”研究室于主任介绍道。在老杨的不懈努力下,老杨和他带领的团队完成了一个又一个看似完成不了的任务。由于工作出色,他本人还获得了“探月工程嫦娥四号任务突出贡献者”、建所六十周年突出贡献先进个人、国家科技进步奖等奖励和荣誉。


  航天梦情怀 ,接过接力棒

  老杨是个“航二代”,从小在航天大院里长大。回忆起小时候的事情,老杨眼睛闪烁着光芒:他的父亲曾是航天科工二院最早一批高级技师。在一次紧急任务中,父亲半年多没回家,只给家里留下了一个小纸条:“这次任务完成对于我们来说很重要,我时刻准备把生命交给党!”这件事情对年幼的老杨来说很震撼,从小就在心中埋下了航天的梦想,也要做一名父亲那样肩负神圣使命的航天人。“现如今,父亲的接力棒传到了我手里,我理所当然要将航天工作干好。”老杨如是说道。

  “焊”在那里,全心投入

  晶振研发需要经过反复地调试,“要耐得住寂寞,心浮气躁的人是干不好的。”老杨说道。老杨的一项重工作就要瞄准技术指标,不断地进行调试,一天调试没有效果,第二天还要从头接着干。调试后还要接着进行测试,根据测试结果对电路进行修改,修改后再测试,就这样循环往复。

  “不能放过任何一个细微之处。”在一次调试过程中,指标已经非常接近目标要求,但为了达到更高指标,老杨仍反复进行调试试验。5小时一次的测试,又进行了近50轮,终于找到了制约进一步指标提高的关键问题所在。

  同事眼中的老杨每天就像是“焊”在了那里:分析,改进,调试,装配,测试……日复一日,年复一年,周而复始,就这样一坐就“坐”了35年。期间也有外边单位高薪聘请过老杨,但老杨感觉自己离不开航天,不知不觉已然对航天有了很深的感情。“既然选择了这份工作,就要用心把它干好。”老杨坚定地说道。

  坚守岗位,默默奉献

  由于长时间伏案工作,老杨有了腰椎盘突出的问题,疼起来直不起腰。但任务来临的时候,就顾不上这么多了。干一会儿,站起来舒展一下身体,然后继续坐下来接着工作。“等这事儿完成了再说,任务着急呢”!老杨就这样咬牙坚持着,任务总是放在第一位。在任务完成后,老杨才去接受了手术治疗。 “干得时间长了,感觉到工作已经不是我个人的事情。一颗小小的晶振,关系到设备、分系统甚至整个系统是否能够可靠工作,”老杨语重心长地说道。

  在朋友的眼里,老杨是“大忙人”。每次朋友聚会,老杨经常缺席。朋友问老杨爱人,老杨咋总不来啊?爱人连忙解释道:“老杨天天加班,特别忙!”长此以往,朋友都知道他是干航天的,也不用再过多问了。


  “探索浩瀚宇宙”是每个航天人引以为傲的事业,责任已经流淌到了老杨的血液中。既然选择了航天,干了这项工作,就要用心地去干,这是一辈子的工作。老杨又开始了新一轮研发工作……

【关闭】    【打印】